Pages 3

Friday, August 6, 2010

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

1.打开兴趣之门。


爱因斯坦曾被人们誉为天才,可他却说:这个世界,没有天才,只有兴趣!孩子的兴趣在哪里,他的优势和天赋就在哪里。
“我们都知道兴趣的重要性,但是,我感觉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!”活动现场,一名家长说。另一名家长则表示,自己的孩子除了玩,对什么都不感兴趣,想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登天还难。

针对家长们的疑惑,赵华讲了这样一个故事,在国外有一名调皮男孩,一天他将4个爆竹绑在一个滑板上点燃,滑板“嗖”的一声窜了出去,在一声爆炸声中被烧得精光。街上的人被吓得目瞪口呆,小男孩也被警察送到了妈妈那里。可妈妈没有骂孩子,几天后,她送给孩子一件礼物———一架孩子一直渴望得到的天文望远镜,“拿着它好好去观察太空吧,让你的火箭早日飞上太空。”1969年,随着阿波罗登月,当年的小男孩实践了妈妈的祝福。当年的小男孩就是被人誉为“火箭之父”的布劳恩。

赵华说,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,重点就是要抓住兴趣的本质:好玩!试想如果知识能够变得好玩、有趣,那就一定能激起孩子的兴趣。“发现并呵护孩子的兴趣是父母的天职,家长要避免一次次不经意的训斥抹杀了孩子的兴趣。”

2.家长不妨“矮小”些,打开孩子的好奇之门。

好奇心表明了孩子有求知欲,有了它,孩子就会主动思考,并想方设法找到答案。好奇心除了能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外,还能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。

但现在的问题是孩子不好问、不愿问、不会问,造成了不少学习问题,比如:孩子平时作业做得不错,可一到考试就不会;一道题会做了,但稍微变化一下形式就又不会了;作文书看了一大堆,可到自己写起来,就跟挤牙膏似的,数着字数凑文章。这话一出,立即引得家长频频点头。

赵华称,这些学习问题的症结在于,孩子对所学知识没有好奇,学的时候,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,听什么就记什么,没有积极思考。这种方式的学习其实是一种“死学”,学生表面看来是“学会”了,可由于没有掌握学习方法,到运用的时候就抓瞎!学生年级越高,对独立思考、主动思考能力的要求也会越高,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,升到中学却垮下来的原因。

“建议你们不妨做个问题爸爸(妈妈)。”赵华说,很多时候,家长在孩子面前过于高大,孩子的什么问题在家长面前都不是问题,沮丧的心情压抑着孩子的好奇心。家长不妨“矮小”些,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,比如在孩子学习自然时,问孩子: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?我们为什么会出汗?这样的小问题,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。

3.打开梦想之门,让孩子获得持久动力。

在10余个省市区调研时,赵华都能听到家长们反映这样的问题:孩子学习没动力,推一步走一步,很是心烦。“其实,这表明孩子没找到学习的理由,没有目标!”
赵华曾接待了这样一对母子:一进门,母亲就开始抱怨孩子不爱学习。当问到孩子有什么梦想时,母亲当即打断:“他没理想,就想着玩。”在赵华的要求下,母亲不再岔话,孩子渐渐说出了自己的梦想,他想得诺贝尔生物学奖,他的目标是考取厦门大学生物系。
赵华说,其实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梦想,有时不愿轻易向人道出,因为害怕被人嘲笑。对此,家长要少点唠叨,多点理解和鼓励,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。有了家长精神和物质的支持,孩子的路会走得更稳健些。

4.打开自信之门,给孩子“赢”的感觉。

学习是项艰苦的任务,需要成就感来提升学习动力,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有“赢”的感觉。

许多家长曾向赵华抱怨道,赏识教育不管用,“我天天对孩子说‘你真棒’,但一个月下来,孩子一点好转都没有。”对此,赵华称,让孩子有成就感,一定要他自身认可自己,反之,旁人再多溢美之辞也不管用。

这又是个真实的事例。一个孩子学习特别粗心,为此,家长头疼极了。“和孩子一起玩‘警察找坏蛋’的游戏吧。”赵华建议家长说,每天孩子做完作业后,大人可陪他玩游戏,孩子是警察,作业中的错误是坏蛋。随着孩子一声声欢呼,他作业中的错误也越来越少。

另一名女孩在课堂上读英语时,因为语调不准被同学嘲笑,从此不再开口说英语。母亲在请教赵华后有了主意。一天,女孩的爸妈对她说:“今天有位外国人可能要和我们交流一下工作上的事,可我们听不懂也不会说,多丢人啊,以后你就教我们学英语吧。”女孩听了两眼放光。这之后,每天晚上,女孩开始给爸妈上起了英语课,这一做法不光让孩子再次开口,还促进了她自身的学习。

良好习惯:坚持21天就能形成

让孩子爱上学习、成为学习的赢家,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作保证。许多家长总是这样对孩子说:“只要你好好学习,什么事都不让你做。”殊不知,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生活习惯的养成。

如何培养,赵华给家长们进行了点拨。

首先,让不良习惯对孩子产生困扰。

坏习惯总会给人带来不便和困扰。只有让孩子感到这一困扰,他才会萌发改正的想法。如孩子特别磨蹭,家长不用催;孩子上学迟到了,或是由于做作业时间拖拉,占用了看电视和玩耍的时间,家长也不要多说。只有当他被磨蹭的坏习惯困扰了,才会萌生改正的想法,这时,家长再站出来帮孩子改正。

其次,让孩子为行为承担后果。

许多学生丢三落四,作业本丢在家里了,有家长帮着送来;作业做错了,有家长帮着改正。所以,孩子的小毛病总是改不了。“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”赵华说,面对这些小毛病,不妨让孩子吃点苦头,孩子没带作业、作业错了,就让他们挨老师的批评,这样的经历能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,继而引导他们培养好习惯。

再次,好习惯形成至少需要21天。

赵华称,国外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坚持21天,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克服惰性的过程,也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。若想孩子真的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,还要调动“兴趣、好奇、梦想、自信”等孩子内心的力量,让孩子将好习惯坚持21天,将好习惯变成自然。

家庭氛围:潜移默化起作用

家庭是小学生习惯形成的温床,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、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和家庭氛围。

赵华说,许多爱看书的孩子都有着爱看书的家长;家长的习惯好,孩子的习惯自然好,这就是最好的说明。但很多时候,我们的家长要求上小学的孩子爱学习,自己却总是坐在电视机前或是麻将桌前,孩子看在眼中心里却不服气,想让他们爱上学习自然也难。

试想,如果家中学习氛围浓厚,家长不摆架子,爱提问、善思考,不用家长多教育,孩子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承袭这一好的学习习惯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