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查原因
有的孩子做作业不专心,与上学之初家长没有严格要求、严格训练有关。孩子刚入学,回家做作业时,家长又怕孩子饿,又怕孩子渴,一会儿给东西吃,一会儿给水喝,一会儿又同孩子说几句话,日久天长,孩子就养成做作业时吃零食、说话,摆弄小玩具的坏习惯,或边听广播边看电视节目的习惯。有这类原因的家长就要克服这种过份地关心孩子的错误教养方式。
有些家长则认为学校减负后,课外时间增多了,于是就让孩子上这班,上那班,把孩子累得精疲力尽,为了多玩一会,家庭作业总是一拖再拖,到快要睡觉时不得不赶写作业,这时浑身困倦,头昏脑胀,哪有心思专心思考,认真计算,于是作业就马马虎虎,草草了事,因此这类家长就得确实减负。
●摆道理
对确实贪玩,作业拖拉,不专心写作业,应付了事的孩子可用平等的语气跟他商量摆道理。你可以建议他说:“一个人一天中要做的事情,比较重要的只有20%,但如果我们先做完这20%重要的事情,在心理上就会感觉已经轻松了80%,再去做别的事时,就觉得有更多的自由时间,玩得更痛快,明天不妨试一试。”切记不可以用责备或训斥的语气跟孩子讲道理。
●教方法
对于做作业不专心的孩子,家长除要运用具体事列说明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外,还要告诉他们做作业要做到眼到、手到、心到、意到,才能把作业做好,否则既拖延了时间,又会把作业做得丢三落四,乱七八糟。
●适当陪伴
孩子学习早期,孩子学习的坚持性和注意的集中程度总是有限的,成人在旁边的陪伴无疑是一种支持。但陪伴时家长只需要关心他学习的过程,而对学习的具体情况不必太在意,可在旁边专心地做自己的事情,为孩子提供榜样或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,绝不可大声吵嚷或听广播,看电视,影响孩子的注意力。
●故事激励
儿童都喜欢听故事,家长给孩子讲些名人伟人专心致志学习和工作的生动故事如:居里夫人、爱迪生、华罗庚等,激励孩子向他们学习。
●灵活安排作业时间
做作业的时间,家长不要过于刻板。比如广播或电视有孩子十分想听或看的,也非常有益的节目,就不妨把做作业的时间暂时变动一下,让孩子把这个节目听完或看完再做作业。因为这时如果硬不让孩子看电视或听广播,他虽在那里写作业,心里老是惦记着节目,作业必然就做不好。但是这样做的时候,家长也要使孩子明白,做作业和听广播、看电视要有轻重主次之分,要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,切不可一味对孩子通融和迁就。
●订立契约
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与他商量后提出一些要求,如果他能做到某种要求,就奖给一种奖励物,那是一种“代币”,是用硬纸做成的小圆片,上面写有“1、2、5、8、10”等分值,达到哪种要求就奖给相应的分值,用分值可以换他喜欢的食品或活动等。比如契约可这样写:每天做作业时不离开位置得3分,不吃零食得2分,不玩东西得8分,不说话得1分,能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得5分,作业等级是A得5分,字迹端正清楚得3分。当得到一定的奖励分可获取相应的奖励。如:得11分奖给爱吃的食物,得30分可买一本喜欢的书,100分可买一个玩具,1000分可和妈妈去外地旅游……当然若不喜欢这些奖励经商量后可作更改。制订并把契约贴在墙上以后,每天严格检查,做记录,对孩子做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,当孩子按契约做了,就一定要履行契约,满足契约上规定的条件,不能反悔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,孩子不专心做作业的现象就会逐渐减少。
订立契约对有些比较调皮的孩子尤其管用,即使对那些懂事、听话的孩子,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平等,守约观念的好方法.
Pages 3
▼
Monday, June 27, 2011
Tuesday, June 7, 2011
「孩子是天生的玩家」
遊戲在孩子的生活中佔了極大的比例,遊戲不只是娛樂,還能幫助孩子發展動作技巧、認知、語言、情緒、社會能力與社會認知功能。因此父母與孩子玩遊戲之前,要選擇合適的玩具。
●畫畫、勞作、搓揉黏土等美術活動,可讓孩子藉此抒發情感及發洩情緒。
●玩偶玩具特別適用於學齡前的女生,至於這個時期的男生愛玩的是軍隊、戰士、機器人,以及與電視、電影有關的遊戲。
不論是玩偶或模型,都是孩子把自己與玩偶看作一體,而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玩偶身上。
玩想像遊戲時,孩子有時會將他們家中或學校的情形演出來。父母可以了解到目前孩子在日常生活與他人相處情況。當孩子告訴大人,玩偶的感覺和想法,事實上就是在說他自己,因此大人可以藉此了解孩子目前的想法,進而教育孩子正確的觀念。
●積木可以丟擲或堆積,容許孩子去破壞或建設,讓孩子能藉此發洩情緒或創造。
●由於故事對孩子有相當的吸引力,及投射出孩子的心理,父母可以利用繪本說故事,傳達訊息給孩子,或是從孩子對故事的理解,發現孩子是否有認知偏差。
在遊戲的過程中,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行為,幫忙孩子理解自己做的事情、行動,並引導讓孩子學習表達及控制自己的脾氣。
●畫畫、勞作、搓揉黏土等美術活動,可讓孩子藉此抒發情感及發洩情緒。
●玩偶玩具特別適用於學齡前的女生,至於這個時期的男生愛玩的是軍隊、戰士、機器人,以及與電視、電影有關的遊戲。
不論是玩偶或模型,都是孩子把自己與玩偶看作一體,而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玩偶身上。
玩想像遊戲時,孩子有時會將他們家中或學校的情形演出來。父母可以了解到目前孩子在日常生活與他人相處情況。當孩子告訴大人,玩偶的感覺和想法,事實上就是在說他自己,因此大人可以藉此了解孩子目前的想法,進而教育孩子正確的觀念。
●積木可以丟擲或堆積,容許孩子去破壞或建設,讓孩子能藉此發洩情緒或創造。
●由於故事對孩子有相當的吸引力,及投射出孩子的心理,父母可以利用繪本說故事,傳達訊息給孩子,或是從孩子對故事的理解,發現孩子是否有認知偏差。
在遊戲的過程中,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行為,幫忙孩子理解自己做的事情、行動,並引導讓孩子學習表達及控制自己的脾氣。